2016-07-09 16:55 事业单位考试 http://www.8rightimage.com/sydw 作者:吉林华图 来源:吉林华图
第一部分【单选】
1.【解析】C。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这说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B、D选项说法错误直接排除,A选项和题意无关,所以选择C。
2.【解析】B。之前我们一般讲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2012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来的。后来习总书记增加了文化自信的内容,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的重要讲话,更加明确地提出了要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3.【解析】D。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范畴,物质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所以物质不生不灭是正确的,但是事物存在就要运动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所以任何物质都有生有灭也是正确的。两种说法都可以,选择D。
4.【解析】B。网络有好的一面,但也有不好的一面,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所以说事物之间的对立是绝对的,这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5.【解析】D。“起死回生”“妙手回春”属于外因,外因能够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
6.【解析】B。培养过一个高考状元是个别事件,不能说年年都能培育出来,不能将个别当做一般。
7.【解析】D。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类思维领域没有的哲学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马克思两大理论成果一个是剩余价值学说一个是唯物史观。
8.【解析】B。否定之否定是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所以C、D不对。A是自然现象排除。所以选择B,进步——倒退——进步符合否定之否定。
9.【解析】A。底线指的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越过底线事物的性质就改变了,所以选择A。
10.【解析】D。“芳邻新野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体现的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所以选择D。
11.【解析】C。机器人的使用表明实践工具是人的能力延伸,ABD说法错误。
12.【解析】A。“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只有内因才能决定自身的发展,依赖外因并不是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
13.【解析】D。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句话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体现在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2.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4.社会意识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根据题意本题选择D。
14.【解析】A。习近平5月17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所以选择A。
15.【解析】D。“微信付款”是代替货币进行支付的新形式。
16.【解析】C。下列物品中属于商品的是商场中降价出售的有瑕疵的服装。
17.【解析】D。不变资本包括劳动资料(厂房、机器)和劳动对象(原材料),可变资本指的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那部分资本,主要指的是劳动力,所以给工人增加工资的50万美元是可变资本。
18.【解析】A。鞋匠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却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19.【解析】缺。
20.【解析】缺。
21.【解析】缺。
22.【解析】缺。
23.【解析】缺。
24.【解析】缺。
25.【解析】缺。
26.【解析】缺。
27.【解析】缺。
28.【解析】缺。
29.【解析】缺。
30.【解析】C。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出版作品自由。公民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编辑:喻倩)
华图在线APP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