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考申论热点预测——书香型社会
2017-11-22 15:32 吉林公务员考试 来源:吉林华图
2018年国考申论热点预测——书香型社会
关键词:全民阅读 书香型社会 碎片化阅读
背景材料:
材料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 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材料2: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及2014年政府工作 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之后,官方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这一提法不仅把“倡导全民阅读”提上了一个新高度,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提升中华民族的素养,让中华民族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还会促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文化底蕴。
材料3:3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在回答有关“全民阅读”的问题时,李克强表示,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明年还会继续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从“全民阅读”两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今年两会首提“书香社会”的概念,再到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中畅谈读书体会,并“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凸显党和政府对全民阅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关注与力倡。这不仅是彰显时代文明、提升民族素质的内在要求,更是使我们每个人成为中国梦参与者和书写者的“梦之队”一员的现实需要。
材料4:“书香社会”的提法“亮相”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Y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特别赞同。读书能让人的心静下来。要提升国人的文明素质,提升国人在海外的形象,倡导全民阅读十分必要。
Y说,现在的道德教育多是口号,人们不喜欢。用阅读潜移默化地熏陶国民,效果会更好。现在,大城市的图书馆不够多,中小城市和县城的图书馆更少,人们想读书,但没地方读。因此她建议各地多建一些图书馆。
全国人大代表w认为,今天到处都是低头族,他们看手机、刷微博、看微信,真正读书的人太少了。如果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知识做支撑,将来无论做什么都会有局限性,厚度不够。
W说,她今年带来一个关于制定图书馆法的议案。欧美一些国家规定,社区方圆十公里之内一定要有一个图书馆,创造条件引导人们阅读。我们也应当营造这样的环境。大学里面有非常好的图书馆,应该让公众共享。
模拟试题:
模拟题:分析领导干部应该多读书、读好书的积极意义?
要求:分析深入、透视、逻辑清晰。
党政领导干部多读书、读好书意义重大,理由如下: 一、有利于提升个人修养和文化素养。丰富知识、拓展视野、修身养性,升华人格、为提高执政能力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执政水平。更好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和百姓疾苦,进而转变工作作风,为打造服务型政府奠定基础; 三、有利于在全社会产生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育良好的读书风尚,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四、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 五、有利于学习型政党、学习性社会的建设。转变社会风气,营造全民读书的文化氛围; 六、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模拟题:概括我国现阶段全民阅读活动的现状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
经过近年的倡导,我国的全民阅读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优秀图书引领阅读,创新方式推广阅读,品牌活动推动阅读,基础工程保障阅读,净化环境服务阅读,探索机制促进阅读。在此基础上,广大社会公众对阅读的认同度和关注度大幅提升。其一,有数据显示,纸质图书阅读率在不间断地缓慢回升;其二,数字阅读正在快速地、爆炸式地发展。两者的叠加效应,形成了我国国民阅读率的总体增长。
然而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全民阅读工作与中央的要求、群众的需求、时代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阅读条件亟须保障;二是图书馆等公共阅读资源亟须增加;三是阅读风尚亟须引领,社会 阅读氛围不容乐观;四是互联网社交娱乐和进入信息化之后对书籍依赖的减少, 连续几年我国的全民阅读率下降;五是长效机制亟须完善。
模拟题:如何营造良好的全民阅读氛围?
要求:对策有针对性,可行性,具体可操作。
古语曾说“开卷有益”,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 如有神。”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知识的源泉。一个缺乏阅读精神和书香气息的社会,是浮躁的社会,也是缺乏创新和活力的社会。
第一、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为书香社会添动力。加大倡导全民阅读的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风气。作为个人也要积极参与到“世界读书日”等活动中去,少一些饭桌上的觥筹交错,多一些书卷里的含英咀华,有了好的氛围,这个社会就不会缺少书香,更不会缺少传承与创新的社会精神。
第二、从儿童抓起培养阅读兴趣,为书香社会奠基石。儿童的思想是一张白 纸,培育爱阅读、会阅读的习惯,一定要从小开始。通过未成年人带动成年人读书,形成读书氛围,一家人一起分享读书乐趣。从儿童抓起培养阅读兴趣,不仅能奠定建设书香社会的基石,更是祖国和民族未来最可期待的力量。
第三、推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为书香社会聚人气。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77 本,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好作品匮乏。推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一方面需要笔耕不辍的创作,另一方面,政府需加大产业的支持和行业发展秩序的规范。
第四、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新的阅读文化生态远非个人之功。各地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为全面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建立必要的条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社区书社功能作用,满足老百姓的基本文化需求,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所言:“一个好书店温暖一座城市,一片书香提升 整个民族的素养。文化自信离不开崇尚阅读、尊重文化的氛围。”因此,各级政府不但要关注经济“硬指标”,也要发展文化“软实力”,为文化事业、全民阅读创造良好环境。
作文参考素材:
标题: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
开头:
伟人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能使一个人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阅读能使一个民族不断前进,不断发展;阅读能使一个国家更加强大,更加富有魅力。因此,我们必须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来拓展视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中华民族繁荣昌盛。
结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代背景下,提倡读书有利于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发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积极推动全民阅读,势在必行。
(编辑:喻倩)